曰的好深好爽免费视频-精品剧情国产在线一区二区-又大又粗又刺激的免费的无码视频-久久久久亚洲AV网人人网站

今天:
首頁
集團概況
新聞中心
信息公開
工作動態
產業板塊
您現在的位置: 當前位置: 首頁 > 新聞中心 > 媒體關注
  • 把握五個“必須統籌好” 確保經濟航船行穩致遠
  • 日期:2025-01-13 10:21   作者:
  •  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,必須統籌好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關系,形成既“放得活”又“管得住”的經濟秩序。必須統籌好總供給和總需求的關系,暢通國民經濟循環。必須統籌好培育新動能和更新舊動能的關系,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。必須統籌好做優增量和盤活存量的關系,全面提高資源配置效率。必須統籌好提升質量和做大總量的關系,夯實中國式現代化的物質基礎。五個“必須統籌好”是黨中央基于經濟發展態勢提出的綱領性要求。這一科學論斷,既是對已有實踐的總結概括,更是對未來發展的啟示引領,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習近平經濟思想。

      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

     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過程中,一個重大的現實和理論問題就是如何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。“必須統籌好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關系”,實際上有三個關鍵詞:統籌、有效市場、有為政府。

      統籌的意思是兼顧、協同,不能厚此薄彼。在市場作用和政府作用的問題上,要講辯證法、兩點論,“看不見的手”和“看得見的手”都要用好。統籌好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,在理論上能夠提升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問題的認知,在實踐中能夠破解政府與市場關系不協調所導致的雙重失靈問題。

      有效市場,首要的是發揮好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、決定性作用。普遍而言,市場在資源配置方面有著最高的效率。下一步,應積極破除不適應市場要求的現有體制機制障礙,打破束縛市場活力的條條框框。有效市場,關鍵在于能夠引領市場良性競爭。實踐表明,在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,很容易產生過度價格競爭問題。下一步,可綜合整治“內卷式”競爭,進一步規范政府和企業行為。有效市場,還需積極響應國家戰略,成為推動創新特別是原創性、顛覆性創新的重要驅動力,讓各類先進優質生產要素向發展新質生產力順暢流動。

      然而,市場并不總是有效的。這就需要政府有形之手積極作為,以矯正市場失靈,確保經濟持續健康發展。一方面,要在宏觀調控、熨平經濟波動等方面積極作為。比如,在經濟增長下行期,應該通過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、貨幣政策等宏觀調控手段,推動經濟更快地走出增長低谷。另一方面,要確保長期性、戰略性投入,夯實高質量發展基礎。比如,基礎研究對全社會創新具有非常強的正外部性,有關方面可通過科研項目等方式予以資助。

      新形勢下,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還有很多工作需要推進。有為政府,要在進一步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上下功夫。比如,加快實行全國統一的產權保護制度、市場準入制度、公平競爭制度、社會信用制度,建立統一的土地市場、勞動力市場、數據市場、能源市場等。同時,要注重提供兜底服務,包括基本的社會保障、社會救濟以及再就業培訓、紓困救助、保障房配套等,并加快完善市場主體退出制度等。

      總供給和總需求

      經過多年發展,中國已擁有全球規模最大、門類最齊全的制造業體系。在500種主要工業產品中,有220多種產品產量位居全球第一。在供給能力大幅提升的同時,也應看到總供給與總需求之間存在不協調、不同步、不匹配的情況。總供給和總需求是宏觀經濟運行的核心問題。統籌好二者關系,有利于保持國民經濟循環暢通,實現經濟平穩運行。

      要保持在供給方面的既有優勢,對產業供給能力進行持續優化。應該看到,在總供給中,存在部分供給能力低質、低效的情況,不能適應高質量發展的需要。對這一部分供給能力,需分類進行處置。比如,對部分技術落后、資源消耗高、市場潛力小的產能,應予以關停;對有一定市場潛力的產能,應通過技術提升、數字化等方式進行提升改造。

      同時,要高度重視發揮科技創新在供給質量提升方面的作用,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,以高質量供給引領多樣化需求。以新能源汽車產業為例,中國自2009年開始將其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予以大力支持。到2021年,中國新能源汽車專利申請量占全球的41.20%,并在續航里程和充電速度、安全性與可靠性等方面取得突破。與之相伴,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在2023年分別為958.7萬輛、949.5萬輛,市場占有率達到31.6%,創下歷史新高。從全球看,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連續9年居世界第一。2023年,在全球市場的占比達65%。2024年7月以來,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銷量開始超過燃油車,成為汽車消費市場的主力。這一系列數據說明,符合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產業創新、產品創新,可以極大激發消費潛力。

     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“開展新技術新產品新場景大規模應用示范行動”,就是要以創新牽引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,以高質量供給帶動消費新需求,進而實現供給和需求的協同,確保國民經濟良性循環。必須看到,統籌好總供給和總需求的關系,“消費”是核心變量。國內需求不足主要表現為消費不足。2024年前三季度,消費支出的貢獻率呈現下滑趨勢。但數據顯示,中國的消費率與發達國家相比低20%左右,“大力提振消費、提高投資效益,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”還有潛力可挖。

      從國際經驗看,中國已進入服務消費快速增長的階段。隨著收入水平提升,消費需求向個性化、體驗化、便利化、品質化轉型,品質消費、情感消費、興趣消費等逐漸成為主流。要把服務消費作為消費擴容升級的重要抓手,支持文旅、養老、育幼、家政等消費,促進服務消費高質量發展。還要看到,服務消費存在供需錯位,同質化、低端供給過剩,質量有保障、價格適中的服務總量不足,高端、定制和特色服務明顯不足。要著重統籌好服務供給與需求,包括積極發展首發經濟、冰雪經濟、銀發經濟,以此來統籌好總供給和總需求的關系。

      在此基礎上,還應注重保持內需與外需的平衡。2024年前三季度,貨物和服務凈出口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23.8%。在外部環境不穩定、不確定因素增多的背景下,要堅定不移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,積極發展服務貿易、綠色貿易、數字貿易,助力穩外貿、穩外資。

      培育新動能和更新舊動能

      培育新動能和更新舊動能,是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途徑。新質生產力之“新”,強調在現有經濟發展基礎上有破有立、先立后破。一方面,在新產業和新模式未確立、新動能未形成之前,不宜操之過急地破除舊產業、舊模式、舊動能;另一方面,新質生產力也可以從現有的產業體系中衍生出來,不能忽略對舊動能的更新與改造。

      舉個例子,農業是一個古老的產業,以農業為主導的區域常被視為經濟發展水平不高的表現。其實,現代農業可以通過大規模應用生物技術、數字技術、智能技術等形成新質生產力。新形勢下,有必要圍繞建設農業強國目標,加大種業、農機等科技創新和創新成果應用,用創新科技推進現代農業發展,保障國家糧食安全。

      進一步看,為了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、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、保持社會和諧穩定,相關政策在培育新動能的同時,也應兼顧更新舊動能,如推動舊動能產業的數字化、智能化轉型,從降本增效提質中挖掘發展潛力。

      做優增量和盤活存量

      高質量發展既依賴于新的增量,也是一個對存量進行持續盤活的過程。統籌好做優增量和盤活存量的關系,是全面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的必由之路。

      在做優增量方面,主要是通過精準政策引導、完善市場機制、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、保護民營企業合法權益等,鼓勵土地、勞動力、資本、技術、數據等要素向效率高、效益好、潛力大的領域集中。

      在盤活存量方面,盤活存量用地和商辦用房、推進處置存量商品房是一項重點工作。截至2024年11月,商品房待售面積7.32億平方米,同比增長12.1%。按照現有的銷售速度,去化周期約為3.8年。通過加大中央收儲、大力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等方式,有望進一步盤活房地產存量。要以人定房、以房定地、以房定錢,促進房地產供需平衡、市場穩定;以需定購、以需定建,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給,配售型保障房供給要加大力度。

      此外,通過各種地方融資平臺企業形成的隱性債務,對地方政府持續提供優質公共服務以及確保金融安全等形成了制約。為此,從2024年開始,連續5年每年從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中安排8000億元,補充政府性基金財力,專門用于化債,累計可置換隱性債務4萬億元。

      提升質量和做大總量

      高質量發展,需要量和質的統一。統籌好提升質量和做大總量的關系,是夯實中國式現代化物質基礎的重要舉措。

      做大總量,為質量提升提供重要基礎。2023年,中國人均GDP為8.938萬元。按照世界銀行的劃分標準,我們正由中高收入階段向高收入階段邁進。要跨越“中等收入陷阱”、實現“兩個一百年”奮斗目標,仍需經濟保持一定的增速。這也有利于統籌推進擴大就業、改善民生、防范化解風險等工作。

      從就業來看,2024年1月至11月,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值為5.1%,比上年同期下降0.1個百分點,但青年失業率仍處于高位。11月,全國城鎮不包含在校生的16歲至24歲勞動力失業率為16.1%。2025年,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達1222萬人。可實施重點領域、重點行業、城鄉基層和中小微企業就業支持計劃,促進重點群體就業,并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,扎實推進優質本科擴容。

      進一步看,要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引,破除“速度崇拜”“速度焦慮”,追求實實在在、沒有水分的生產總值,追求有效益、有質量、可持續的經濟發展,把推動發展的立足點轉到提高質量和效益上來。

      歸根結底,五個“必須統籌好”是黨中央研判形勢而總結提煉出來的規律性認識,是指導經濟工作爬坡過坎、攻堅克難的科學方法。要把握和運用五個“必須統籌好”,堅持穩中求進、以進促穩,守正創新、先立后破,系統集成、協同配合,確保中國經濟航船行穩致遠。

      來源:解放日報